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iPAD美Black Friday降價

iPAD即將在台灣開賣,而在美國,感恩節銷售高潮Black Friday,Apple竟然破天荒”當日”降價41美元(各款iPAD),TJ MAX為了響應Black Friday,16GB iPAD售價降至US$ 399(原價US$ 499),然而這些降價動作,僅只Black Friday當日.
圖為Apple位為史丹福購物商圈旗鑑店在Black Friday當天的景象,人潮相當熱絡,而iPhone 4,還是堅持不降價.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結果是虛驚一場,本以為Apple要推出iOS 4.2,讓iPad使用繁體中文與在iPad使用printing功能....沒想到,最後Apple公布的大消息竟然是--Beetles西洋老歌可在iTune下載
Actually, this is HUGE for Steve Jobs. He has been working on this for many, many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atles and Jobs has always been "interesting" due to the trademark dispute. Apple Inc. vs Apple Records...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Facebook下週一矽谷總部記者會,謠傳@facebook.com的email即將現身

千呼萬喚始出來!繼Google前陣子對Facebook出招,想要阻撓Facebook從Google下載使用者資料後,兩方較勁益發白熱化,Facebook下週一(11/15)將於矽谷總部召開記者會,業界盛傳該公司將推出@facebook.com的網站郵件服務,有人認為這招將成為Gmail Killer,您認為呢?大家視目以待.
可是筆者覺得用Gmail用得還不錯,要換嗎?

TV 2.0: Google TV大未來

2010年中Google TV發表之後,硬體夥伴SONY,羅技(Logitech)已推出新品,市面上開始出現評估報告,其實Google TV說穿了就是RUKO加上Set Top Box,整合InternetCable,說白了就是一台電腦,透過瀏覽器去連接電視節目與Internet content,但它背後代表的意義非同小可,那是當電視遇上網路,Open TV時代的來臨!

只是在Google TV發表的同時,美國三大全國電視網ABCCBSNBC悄悄的把Google TV擋在門外,不和Google簽約,讓人覺得奇怪的是,美國的重要電視網,多半會把自家影集內容免費放在網路上,那為何放在Google TV上就不行?這就好比電信公司很怕skype這些網路電話會搶走生意是一樣的,網路一進來,過去既有的營收模式即受到嚴峻挑戰.

當電視遇上網路,OpenTV是否將形成潮流?美國電視網現階段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封殺Google TV的舉動,但封得了一時,封得了永久嗎?電視台過去的收入仰賴廣告,網路電視若能找到營收模式,未來開放這股潮流走向主流是遲早的事,只是值得注意是,Apple也不是省油的燈,若電視是Google下一戰場,從手機一路打到ipad甚至Apple TVApple也想分杯羙,未來是Google TV,還是Apple TV,也或者,我們就稱之為Open TV贏好了!開放者最大.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從VOGUE雜誌的一則NB廣告談起

時節進入美國感恩節到聖誕節之間的銷售高峰期,知名時尚雜誌VOGUE上出現一則美國知名電腦品牌高檔筆記型電腦(NB)的廣告,讓人一看就相當驚豔該款NB訴求時尚女性市場,放在同一頁廣告裡,還有知名品牌女性皮包與絲巾,這個廣告訴求是品牌是時尚,而電子產品不再是電子產品

曾幾何時,電子業產品走向低價商品趨勢,讓集多少菁英份子腦力而成的電子產品,落入低價產品區,而且是愈便宜愈好在美國市場銷售的各式液晶(LCD)電視,到知名大賣場COSTCO去看,40吋以上液晶電視美金數百元即買得到,一台高品牌畫面的藍光(Blue Ray)DVD播放器價格在100多美元就可以買得到對美國消費者而言,少去高檔餐廳用餐1到2次就可以買得到一個高級電子產品,更不要說是和名牌皮包等時尚產品來放在一起來比較了

終端產品低價化趨勢不說,矽谷電子業的身價也早已不如前,美國經歷過此波景氣低迷,上市之路受阻,創投界普遍對高科技投資案縮手,矽谷一籮筐等待投資者、待價而沽的初創企業,不少矽谷半導體團隊棄守電子業,整個轉移至太陽能等綠色企業及生物科技,早已不是新聞

哈佛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35月出版的IT沒什麼了不起("IT Doesn't Matter")後,還曾引起矽谷衛道人士的一陣恐慌,現在,產業外移已不再是問題,IT是否matter也不重要了,因為能夠找到核心價值的廠商,還是可以永續經營,至於找不到價值的廠商,也就下台一鞠躬,被順勢淘汰了

被貼上了低價商品的標籤的電子產品,要如何自抬身價,經歷過不景氣洗歷的矽谷企業,又要如何重拾光環?蘋果 (Apple)是少數找到自身核心價值的代表性廠商

蘋果的價值
在於品牌與研發

如果您有機會經過蘋果(Apple)位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校區附近的購物中心與其他據點的旗鑑店,一定會對該直營店無時無刻充滿人潮的魅力印象深刻,iPhoneiPod持續發燒,Apple經營出自已的品牌效果,而且不斷的向上突破

蘋果之價值,除了品牌的價值,還在於它不斷投入研發的勇氣與決心在高科技產業不斷移出矽谷的此刻,蘋果還是少數不斷續加碼做投資的廠商之一,該公司不只加碼在自身的R&D,在併購方面也從不手軟,而且它的併購是軟硬兼吃,2008年還併購硬體廠商PA Semi,即顯示它不只是做品牌、做通路已,自身的研發團隊也不斷在強化

培養出Google等多少億萬網路新貴的矽谷,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不適者大量外移,對一家矽谷高科技企業來說,毛利率落入30%-50%以下即很難生存,晶片大廠Broadcom即使面臨多家台系廠商的競爭,毛利率還是堅守在50%左右

曾有人大膽預測未來全矽谷的半導體廠商將只剩下英特爾(Intel)與博通(Broadcom)等大型廠商、系統(或平台)預料也將只剩下AppleGoogle等指標性廠商蘋果的iPhoneiPod預期持續發燒,而最主要是靠Apple Store的應用面(Applications)在支撐

Google挾龐大的搜尋引擎威力,加上YouTube多媒體與Android手機平台威力,預對將繼續領導潮流;而事實上,Google近幾年來正秘密培訓自已的硬體團隊,該公司的硬體發展計劃一直被視為一級機密,市場曾謠傳Google要做伺服器等硬體,但卻未經證實

至於其他的矽谷電子業廠商要如何找尋自已的出路?財務上要找尋出路產品要找尋出路各方面都要找尋出路,找不到出路,只好出走,尋找另一個出口

Fabless走向IPless?

矽谷是孕育微處理器(CPU)大廠英特爾(Intel)的搖藍,Intel發跡後的數年內,電子產業媒體曾每年追隨著英特爾的處理器速度(Ghz)為舞,而現在,電子業發展至今,矽谷不再只追隨著Ghz,電子業正走向下一頁。

曾創辦多家公司、現於Cortina Systems副總裁吳文燦曾提過,矽谷的經驗從晶圓代工(foundtry)進入無晶圓工廠fabless,下一步是什麼?有沒有可能是進入IPless(IP)嗎?如果您看美國戴爾(Dell)之類廠商,全部都下單到亞洲的代工廠,亞洲代工廠全包的結果,就是連軟硬體到R&D,什麼都攬在自已身上,到最後,亞洲高科技廠商大者恆大,美國廠商則走向IPless

     也正為了避免落入IPless局面,矽谷大型IC設計如BroadcomNVIDIA等大型IC設計廠商必需不斷的加強自身的競爭力,才能穩居Fabless前十大寶座,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前陣子才在矽谷華美半導體協會(CASPA)年會演講中表示,NVIDIA經歷過2009年景氣震盪的一年,愈要加強自身的研發實力,研發經費持續加碼。

Broadcom也是如此,除了繼續加強R&D,值得注意的是,即使Broadcom面臨產業外移壓力,核心技術即是掌握在自已手上,甚至連經營權,VP以上高階主管幾乎清一色是老美

上述兩家矽谷頂尖的IC設計公司不約而同呼籲,愈是不景氣,愈要做R&D,而愈是做硬體的廠商,愈要從應用面為出發點,這似乎是硬體廠商面臨此波景氣變化最重要的應變法則。所有的硬體廠商,在進行產品規劃時,都要從應用端來出發,也就是從應用端看向產品面。

台灣資金入注矽谷
矽谷企業回流IPO in Taiwan

       而在此同時,矽谷的高科技產業正逐漸產生結構性變化,2009年面臨空前不景氣,矽谷中生代初創企業急需資金,海外佈局腳步未停歇的台灣高科技廠商適時介入,幾個矽谷大型投資案的背後金主,實在台灣業者,廣達投資了多核心微處理器廠Tilera、與3D感應IC設計廠商Canesta,整個電子產業供應鏈迅速往亞洲移動,台灣技術實力透過海外併購案也更上層樓。

                  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為美國華爾街股市IPO管道不暢通,外資來台灣上市的趨勢,隨著台灣開放外資企業前來台灣登陸與櫃案,外商企業Array Networks打響第一炮後,目前據說前來登記的外商已開始排隊,台灣是否成為華爾街之外,全球電子產業聚集的重要上市據點,值得關注。

                至於其他矽谷企業的出路又在哪?時代已經改變了,從應用面(Application)去想硬體的發展方向從打品牌去抗產品低價化做硬體卻同步加強「軟實力」而企業本身的財務狀況將是上述所提所有項目之根本,因為即使是當紅的知名網站facebook,也急欲在財務上立於不敗之地,爭取上市或找買主,以免落入社群網站2年一輪的快速淘汰賽裡

企業的自省(Back to yourself)

                       前些時侯筆者到矽谷知名有機綠色超市Whole Foods用餐,看到Whole Foods正提倡「回饋地方」(Back to local「回饋自然」(Back to nature),在加州瀕臨破產、地方經費有限,同時呼應減碳的現在,Whole Foods提倡享用當地食用並回饋地方有機農場的良性循環,而最重要是,此舉也同時提醒每個人都要自省(Back to yourself),回到最內在的yourself

Whole Foods提倡有機農業的發展與台灣鼓吹精緻農業不謀而合,事實上,現在的矽谷,除了部份維持不墜的電子業領導廠商,綠色能源、生物科技,以及源源不絕新一代的軟實力廠商(網際網路業者)正欣欣向榮。

全球電子業重心大舉往亞洲移動,對台灣廠商來講絕對有利,然而電子業的長期發展,還是必需靠核心價值與詳密的計劃來支撐。矽谷廠商經歷過數波產業外移與景氣波動,大型廠商蛻變的經驗,對也將面臨到產業外移與毛利拉鋸戰的台灣廠商而言,具一定的參考價值。

Broadcom近幾年來即使賠錢也要培養自已的手機基頻晶片團隊,就是為了日後重要的一役(該公司期許2010年手機晶片能大放異彩),以行動產品的核心手機基頻晶片來帶動後端所有無線通訊連結的產品,因為,具備堅強研發實力的系統與IC設計公司,才能隨時突破重圍。

同理,蘋果若沒有vision與應用端支撐、內部不加強R&D,端靠漂亮的包裝,還是無法蛻變成今日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