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矽谷一隅--比創意.比未來的tasks

這是朋友傳來位於Palo Alto的SAP Lab夜晚大樓外觀的一個畫面,員工們用一張張寫滿tasks的便利貼,舖陳出Angry birds等有趣的畫面.
這讓我會心一笑,工作辛苦之餘,如果有什麼小事物讓您輕鬆一下,是不可多得的樂趣.不論現在究竟是不是不景氣,對於一家"高科技"公司來說,比的是什麼?比的不就是未來tasks的多寡與源源不絕的創意嗎?

Intel重要一役--無線通訊事業部

全球半導體龍頭Intel宣布重新整合無線通訊事業群,這個新事業群將為未來Intel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無線通訊產業做規劃,由前Palm高階主管Mike Bell與前Infineon無線通訊高階主管Hermann Eul負責,這真是Intel關鍵的一役啊!


在矽谷跑英特爾新聞十多年了,從獨霸Wintel時代開始,矽谷記者眼中,以前幾乎只看Intel,每年記者會必到,追隨著微處器核心速度而跑,然而,到了Apple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竄起,Intel新聞開始可有可無,微處器速度再快,雙核心以上只是錦上添花,到了後Notebook時代,Intel繼續推動Ultrabook,現在同步要全力發展無線通訊事業群,只是,大家也知道,Intel投入WiFi,手機基頻晶片等無線通訊市場多年,這塊一直做不起來,上述市場成為Broadcom,Qualcomm,Infineon等廠商的天下,現在Intel好不容易在2010年花了14億美元買了Infineon無線通訊事業部,能不能藉此搶佔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重要核心地位,就看這個事業部了!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沒有公司不倒的神話

昨天看了一個產業新聞的評論,主持人呼籲台灣年輕人在加入新一代公司時,不要衝動自掏腰包"認股", 在不確定的時代,保守操作,以免以後人財兩失,聽到這段,不禁莞爾.
以前我年輕的時侯,怎麼沒人告誡過我,以致於在參與前公司草創時,自掏腰包認股,現在還是套牢中.....台灣多半要員工"認股",美國的公司則多半是"配股",若要珍惜員工,要留住優秀員工,配股比要求員工認股要好很多.
在台灣,多數公司要求"氣長",做個打不死的蟑螂,毛利率再低也要撐下去,在美國,公司草創3-5年營收卻沒達到一定水準,多半會被投資人要求關門,結束爛攤子,再重新create一個新的idea與model,兩地之間的觀念,有極大的差異.
堅信"公司沒有不倒的神話",有人說,Nokia被iPhone等智慧型手機打的慘不忍睹,連Nokia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品牌,都有可能沒落,您相信嗎?

Facebook在紐約擴建工程研發團隊

   這是Facebook在矽谷之外的地區,所擴建的第一個新的工程研發團隊,還特別派出Facebook元老級工程師Serkan Piantino前去成立團隊,棣屬於Facebook工程副總Mike Schroepfer之下,目前要招才多少人還不確定,為了這個決定,Facebook特別在曼哈頓據點召開記者會,還請來紐約市長前來站台說明.
   一般矽谷的高科技公司,很少在紐約建立工程研發團隊,然而,Facebook不一樣的是,它是個以社交媒體出發的公司,以人為本,紐約成為他們擴張總部之外的工程中心首選.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的下一步

好久不見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Steve Chen),以下的照片是2年前在Google於總部Christmas Party上遇見他時拍的到,在眾人意料之中,YouTube上軌道後,陳士駿再度與合夥創辦人Chad Hurley出來開了另一家公司AVOS,據傳公司地址離他們創辦YouTube的地點僅數街之隔.

一般廠商都是在上市後有了錢才開始併購,但在現在這個時代,無法搶佔先機,就等於是落後,AVOS成立沒多久,即併購了2家公司,一家是從Yahoo!手上購得的美味書籤(Delicious),另一家是社交媒體分析工具開發商Tap11.com.

Delicious算是已有歷史的網路書籤服務廠商,自從2003年上線,2005年被Yahoo!併購,累積了一批死忠的擁護者,今年中則被併入AVOS.

至於Tap11.com則是用來監測與管理即時社交網路(Twitter, Facebook)廠商,AVOS併購方向來看,不難發現他們欲從社交媒體管理工具出發,以擴大其影響版圖.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市值將超過百億美元

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計劃在美Nasdaq上市,主要承銷商為Morgan Stanely, Goldman Sachs,原本預定IPO發行價在1618美元之間,但據市場消息來源,最後上市承銷價可能在20美元,這將在美國股市週四收盤後決定,如果確定IPO價為20美元,以此發行價計算,Groupon市值達127億美元.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高科技主題萬聖節奇裝異服第二名--憤怒鳥

好吧,看在憤怒鳥可愛的份上,就給你第二名吧!

高科技主題萬聖節奇裝異服第一名--iPhone Man

萬聖節到來,歐美等地奇裝異服的迎接這個日子,一位蘋果迷精心設計一款iPhone裝,還採用LED,雖然無法使用觸控式螢幕,但可以連接到一般iPhone,據說他總共做了兩款,一款自已穿,另一款賣了US$ 5,200,不知是真是假~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蘋果迷對Steve Jobs的懷念

很難有一個企業界領袖這麼讓人懷念...蘋果迷藉由一張張post-it Notes,表達對Steve Jobs的思念,貼滿了Apple Store整片玻璃.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Steve Jobs選擇所愛,活出自我

採訪過Steve Jobs好幾次了,雖然早知他生病了,乍聴他去世的消息,還是很難接受.
Steve Jobs給人最大的鼓舞是,選擇自已所愛,在有限的生命了,活出自我.
以下是他2005年在史丹福大學演講的摘錄.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Commencement address, Stanford University, June 12, 2005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Facebook多媒體功能躍進,進一步向YouTube,iTune等挑戰

第一屆Macworld Asia於9/22-25在北京登場,而Facebook同樣於9/22在舊金山召開F8開發者大會,Facebook應該是有高人指點吧,號稱在全球席捲8億使用者的最大社群網站,把使用者個人頁面大舉更新,更加”部落格化”,既有功能不只是”按讚”而已,Google+與Twitter等既有的功能,Facebook也即時跟進.
同時,Facebook的多媒體中心上線,尤其著重在影像與音樂的播放與分享,讓人可以想見該公司準備進一步挑戰YouTube, iTune,甚至有點跨到Netflix, Amazon擅長的領域.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傳Facebook刻意延後上市

市場盛傳Facebook刻意延後上市,預計上市日在明年底

綜合各界對Facebook延後上市的五大理由為,1.公司名氣與營收機制都不錯,不需要靠上市來打知名度,2.晚一點上市,即可晚一點面對上市後財報及投資人的壓力,3.採用Google的策略,Google是等自已站穩搜尋引擎龍頭的地位再公開上市,這樣可以讓投資人著重在該公司的長期價格,而非炒短線,4.Facebook有一大票等著獲利了結的早期員工,晚一點上市,也可多留住他們,5.現在美國與全球金融市場不穩定,等穩定了再說.

a Subscribe button代表了什麼?

   近日Facebook推出a Subscribe button,有點類似Twitter的follow功能,讓不在Facebook朋友名單上的人也可以分享其他人的公開Status.
   消息推出後,Facebook公關部以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為例,表示Mark把自已粉絲專頁上的500萬粉絲轉成Subscribers,以後就不需要額外經營一個粉絲專頁,但也有一些部落客進入Mark的頁面,發現他把手機與email放在自已頁面上,似乎沒有做好安全設定.
   事實上,Google自從推出Google+後,合夥創辦人Larry Page已在短時間內累積了30萬個追隨著,幾個月內,Larry把他從私人渡假到Google併購Motorola手機部門的照片都分享給追隨者,到最近似也疲倦,已好一陣子沒再update.
   人際關係複雜到Facebook的分享功能也愈來愈複雜嗎?有人批評Facebook沒必要追隨Twitter與Google+的腳步,進一步升級follow的功能,但也有人說,媒體界與名人粉絲專業需要Subscibe button,總之,不論想怎麼經營,在開放subscribe功能前,先做好一些個人資料的安全設定.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市場傳Google大手筆買Motorola手機部門,只是為了取得智慧型手機相關專利....

難道硬體業務真的無用武之地了嗎?市場謠傳Google大手筆花125億美元買Motorola手機部門,只是為了取得智慧型手機相關專利,Motorola手上擁有1萬7千多個專利,是他們覬覦Motorola之所在,等到取得專利後,可能會出售這個硬體部門....
自古以來,手上擁有專利一直為大公司立於不敗之地的王道.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Yahoo! fire掉CEO,其他企業做得到嗎?

Yahoo!的CEO Carol Bartz任職2年半,被董事會以不適合帶領競爭激烈的網際網路公司為由解僱,該公司董事會指派CFO擔任臨時CEO,並找尋適合人選....
Yahoo! 5年內換了3個CEO,這家公司對於"換人做做看"還真有魄力,但面對Google,Facebook與新一代Internet公司的競爭,Yahoo!的壓力還真大......
其實以年齡來說,Carol Bartz的年紀比起Google與Facebook的執行團隊要年長一些,但沒料到,這年頭,企業主做不好是要馬上負責的,據傳最後董事會做了決定後,以電話告知Carol這個消息,她也只有好黯然離開.....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Wi-Fi Direct將引發潮流 Wi-Fi Direct手機等新品COMPUTEX現身

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顯著成長,尤其是可攜式設備上大量多媒體資訊的傳輸,帶動可攜式行動市場對數據傳輸的新一波需求。其中新興的Wi-Fi直連(Wi-Fi Direct直接peer- to- peer WiFi傳輸),預計在2011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將是受人矚目的焦點,各款採Wi Fi Direct技術的相關產品將一一現身。
以下為針對Wi-Fi Direct議題Wi-Fi Direct如何影響市場,與博通(Broadcom)無線連結網路事業群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Michael Hurlston的專訪摘要:
問:請您談談Wi-Fi Direct的近況平板電腦的成功如何幫助驅動這類新興的技術?
答:Broadcom對於平板電腦這波熱潮感到相當興奮,尤其是當各式多媒體內容透過無線連結在平板電腦傳送,更加帶動無線傳輸的需求,我可以說我們公司在平板電腦平台上的Wi-Fi與藍牙市場佔有率超過九成,這個是帶向技術升級至Wi-Fi Direct相當重要的基礎,大家若前往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可以多看看這類技術的展示。
您可能已經知道,Wi-Fi Direct是一種不需要無線網路連接器即可進行傳輸的無線技術,透過這項技術,若需要將手機與PC或電視相連結,即不需要透過無線網路連接器,這樣等於是大幅減少阻撓Wi-Fi暢通無阻的障礙,讓Wi-Fi跨越藩籬。
Wi-Fi Direct還有許多相當有趣的應用案例,尤其現在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等各式行動裝置,需要大量的電腦運算功能,他們不再是傳統PC,使用者需要透過行動裝置分享大量的數據,而且大部份為多媒體內容,預料更加帶動Wi-Fi Direct的新一波應用。
問:您否否多提供這方面的應用前景與輪廓?
答:試想一個朋友來拜訪您,你們倆個想要用電視或平板電腦觀看她智慧型手機所儲存的影片,您不需要花時間透過家中連結設定即可以分享影片,Wi-Fi Direct技術就像藍牙(Bluetooth),在各式行動裝置之間直接傳輸與分享。
您的訪客可能只需要按下一個按鈕,手機上即跳出Wi-Fi Direct的啟動功能,接下來可以簡化到非常簡單的步驟,好比按個按鍵即可啟動Wi-Fi一樣簡單,您可以在採用Wi-Fi DirectTV或是平板電腦上直接觀看存在訪客可攜式裝置的影片。
從實際的角度看,此項技術不只直接省去了網路設定的麻煩,而且傳輸速度可以更加快速,當過去2個客戶端裝置使用Wi-Fi時,需同時連結到無線連接器,頻寬被分享以致於速度變慢,Wi-Fi Direct讓可需要的頻寬減半,因為2個客戶端的裝置是直接連結,不需要透過無線網路連接器。
依照我前面舉的例子,Wi-Fi Direct在既有設定的網路環境中很受歡迎,但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使用前景為,當這兩個可攜式裝置在沒有網路連結的環境中也可相連,過去在沒有網路連結而無法溝通的裝置,只要透過Wi-Fi Direct即可輕鬆分享。
問:依您的描述,Wi-Fi Direct有點像藍牙(Bluetooth)技術的升級版?
答:從一種角度去思考,Wi-Fi Direct的確帶來了高頻寬的藍牙使用經驗,藍牙之所以吸引人的所在,在於它peer-to-peer的溝通方式相對簡單,手機以藍牙技術傳輸的經驗非常單刀直入,不需要複雜的溝通模式。Wi-Fi Direct技術所提供的是類似簡單的配對(Pairing)模式,但採用更高的頻寬,在藍牙的傳輸環境中,使用中通常僅傳輸一個megabit左右的數據,所以在聲音以上的傳輸應用相對有限,但Wi-Fi Direct能做的是各種可以Wi-Fi速度傳輸的影片資料與照片等各式多媒體,應用空間比藍牙要來得大。
問:要何時可以看到採用Wi-Fi Direct技術的裝置問市?這項技術如何擴及整個電子產品鏈?
:BroadcomWi-Fi Direct技術的手機晶片會是先拿到Wi-Fi聯盟認證的產品,我們預期這類產品會在COMPUTEX期間即在消費者眼前呈現,Wi-Fi驅動的平板電腦也會是第一批亮相的產品,我們公司的晶片會是第一批通過平板電腦平台認證的產品,我們預估這第一批在消費者眼前亮相的時機會在20115月底或6月初。
這些採用Wi-Fi Direct技術的裝置會內建相關的軟體,更重要的是,只要透過軟體升級即可讓其他裝置與Wi-Fi Direct相容,也就是說,只要客戶選擇採用Wi-Fi Direct,即使與其他沒有Wi-Fi Direct的既有裝置,也可以透過軟體升級而相容。
預計不久後的將來,這項技術應可望被所有手機製製造商與平板電腦製造商採用,我認為TV市場的採用會稍微慢一點,但預計在2011年底或農曆年期間,可望看到採用Wi-Fi Direct的電視推出市面,採用Wi-Fi DirectPC問世大概也在類似的時間表。
問:您提到Wi-Fi Direct的上市時間表相當快速?
答:上市時間表快速的背後有2個原因,一方面Wi-Fi Direct發展會非常快的原因為整個可攜式平台為運算平台主力推波助瀾之效,使用手機等可攜式產品進行數據傳輸相當普遍,相當簡單好用的peer-to-peer傳輸方式有極大的發展誘因,試想您是在一個教室或學校,學生們不需要透過電話網路或無線傳輸熱點,即可分享受歡迎的影片,就可以想見這項技術未來的發展性,尤其在東南亞等網路基礎建設不太成熟的地區,更有Wi-Fi Direct存在的必需性。
另一個我預計Wi-Fi Direct會快速推展開來的原因為,Wi-Fi Direct只需要軟體升級,基本上我們是在討論一個無成本的選擇方案,只要在裝置上勾一個選項即可啟動,這對於OEMs顯然相當吸引人,我預計他們會在短時間大量採用,因為對終端消費者有極大的好處,但對OEMs又不花什麼功夫去執行,所以這個技術的採用應該是在彈指之間。
問:您在台北國際電腦展期間要如何推廣Wi-Fi Direct
答:其中一個方式即為推廣Wi-Fi Direct的使用前景,在我於61日行動技術與應用設計論壇的演講中,我會進行相當有趣的案例展示,如在平板電腦與PC利用Wi-Fi Direct玩電玩遊戲,我也會展示未來在教室裡同學以手機分享多媒體檔案的情境,Broadcom會是第一個身歷其境現場展示Wi-Fi Direct的廠商,而在我們公司的攤位上,也會展示採用Wi-Fi Direct的電視平板電腦與手機的參考設計。
問:您覺得Wi-Fi Direct會對台灣業者帶來什麼影響?
答:如果您看WLAN產業,自從我在十年前涉及這個產業,台灣在製造這方面的產品即為領導者,在各種Wi-Fi相關領域,Broadcom認為Wi-Fi Direct將會幫助業者把Wi-Fi進一步帶向消費性產品,如把Wi-Fi在電視的應用推向更深的一層,更深一層的應用在手機在印表機等方面,而這些裝置幾乎大部份的模組,不論最後所掛的品牌為何,幾乎可以說是百分之一百由台灣製造。
然而,我認為未來可以讓Wi-Fi Direct的業績更上層樓更大的推手,可能是在數位家電方面所產生的商機,舉例而言,美國在推動節能消費性產品所製訂的節能標準不遺餘力,為了鼓勵設計與購買節能冰箱等節能家電,廠商多推出現金回饋(Rebates)等方案來吸引消費者。
最近這方面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當美國節約認證的需求愈來愈嚴格時,如果這個家電具備連網裝置則可望獲得認證,使用不少家電業者在推動新品的同時,也會著重在連網裝置,以獲得美國產品規格標準Energy Star的高評比,然而,家電業同時會考量採用何種技術最簡單好用,其中,可以想見,像藍牙技術一般簡單好用的Wi-Fi Direct,應可輕易的讓洗衣機等家電類輕鬆連網。
我們預期未來連網功能會是家電類相當吸引人的訴求之一,而Wi-Fi Direct可以輕鬆讓這個夢想實現,讓家電用品隨時紀錄並顯現使用狀況。
Wi-Fi Direct預計將帶來極大的效應,我們現在只是在初期階段,今年我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已看到一些家電業展示新品,這些都只是開端而已。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Facebook全球大舉徵才,逾350職缺

Facebook近來大舉在全球徵才,新一波的徵才行動除了Palo Alto總部,還包括印度,英國,西班牙,瑞典,義大利,加拿大,澳州,法國,日本,新加坡,德國,香港,巴西,南韓等地,其中,印度的職缺有12.
職缺主要集中在產品經營,軟體工程師,IT與網路安全,業務與開發人員,當然同時也包括法律,財務,公關與人事.
Facebook在員工福利方面,也向Google看齊,Google以員工餐廳提供有機餐飲聞名,Facebook則推出早午晚三餐免費來號召人才.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華爾街瘋狂追逐社群網站Linkedin

    到底社群網站的價值要怎麼訂定?您有用過美國人脈社群網站Linkedin?這是一個串聯人脈的社群網站,說真的,數年前朋友推薦筆者加入Linkedin,它真的還不有名.
幾個星期前的上市前說明會,還有人在懷疑Linkedin承銷價訂在30美元是否合理?最後決定上市承銷價訂在45美元,沒想到這個號稱第一家上市的社群網路竟然一開盤即衝到83美元,最高並漲到122.70美元,稱得上為Google2004年上市以來,首家IPO後衝上最高市值的高科技公司,市值達87.9億美元.
    如果說Google帶動了網際網路另一波高潮,LinkedinFacebook社群網路的興起則將Web 2.0帶至更高的境界,Linkedin2003年在美登記,當時只有14位員工,成立的主要訴求為讓大家串聯人脈之用,當年度即吸引了7.8萬名使用者,2010年底成長至990名員工,使用人數增為9,000萬人,而在2011年宣布上市後,使用人數正式破億.
    如果說人力銀行屬於Web 1.0階段,Linkedin即屬於Web 2.0,它可以讓朋友之間的人脈不斷累績與串聯,而彼此之間的推薦也成為求職求才的依據,它主要的收入來源除了部份會員收費,求才求職廣告之外,還有一般廣告.
     該公司2010年底營收達2.43億美元,但還在虧損階段,當時,該公司財務長直接了當的說,2011年仍無法轉虧為盈,然而,是否虧損已不重要,投資者對它的熱烈支持,反應在華爾街的股價上.
以前筆者一直覺得GoogleYouTube的成功,除了因為本身business model獨特外,還有因為他們背後都有超強的富爸爸,背後支持的創投,都是矽谷沙丘(Sandhill Road)一級創投,仔細一看,Linkedin背後的支持者也來頭不小,除了創投人Reid Hoffman與夫人Michelle Yee20.1%,還有Sequoia Capital17.8%,Greylock15.6%,真是出身好,一路上又有人扶持.
     外傳Reid Hoffman等創辦人今晚喝著香檳狂歡一整晚慶祝上市,慶祝當初這家公司從一個小小的idea得以實現大公司,慶祝十年辛苦得以開花結果,而社群網路正走向新頁…….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微軟以85億美元併購Skype

     原本甚囂塵上的Facebook將併購Skype謠言,最後殺出程咬金微軟(Microsoft),85億美元現金併購成交,微軟在聲明中表示,未來Skype將與微軟Xbox,outlook等結合,同時微軟將繼續協助skype在其他平台的支援.
     您比較喜歡Facebook還是微軟與Skype的聯姻呢?其實很多Facebook迷原本看好FacebookSkype的聯姻,但據傳Facebook的開價大約30-40億美元,沒想到微軟大手筆出手,最後由微軟搶得併購機會.
     這也算微軟史上相當昂貴的一筆併購案,雖然不是價格最昂貴的一次,Skype到現在還沒有轉虧為盈,根據美國SEC數據顯示,2010年的總收入為8.6億美元,但虧損6900萬美元,總負債約6.86億美元.
      但微軟看上當然是Skype龐大的用戶,根據Skype提供的數字,總用戶人口約6.63億,其中約1.45億人為每個月的頻繁使用人口,而微軟宣稱,Skype擁有1.7億基本使用人口,其中8800萬為付費客戶.
      Skype過去曾申請上市,但在Tony Bates新接任CEO,上市計劃突然喊停,未來,Bates將擔任微軟Skype部門的總裁,並直接向微軟總裁Ballmer報告.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綠色矽谷)Tesla電動車Santana Row駐站,開放試車

結合汽車業與矽谷高科技優勢的電動車製造商Tesla,進駐矽谷Santana Row商圈,並現場讓民眾試車,充電一次可以跑300多公里,不儘環保,外型也相當搶眼.





號稱向蘋果與Google看齊的Tesla電動車,與其他數大車廠不同的是,它總部位於矽谷,它所投入製造的Model S底盤,為科技底盤平台,在加州Fremont廠房生產,適用於SUV,Van與敞蓬等車款,而該公司設計的車款,走向大眾市場,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於2010年在美國上市,第一天上市漲幅8%,代表美國投資人對電動車的期待.

Tesla車廠從矽谷高科技與美國各大車廠挖來一票工程師,但大家都明白,他們服務的公司不是GMFord,而是代表綠色環保的電動車,而事實上,Tesla在美國上市後,同樣造就了一批像在GoogleApple致富的科技新貴.

據傳Tesla推出第一批車款,包括好萊塢影星George Clooney, Google創始人Larry PageSergey Brin等都在訂購名單上,使得Tesla一出場即造成旋風.